参考书目
初试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 《水产动物育种学》(第2版),范兆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2版),麦康森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
891 鱼类增养殖学 | 《鱼类增养殖学》,申玉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
复试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养殖水域生态学 | 《养殖水域生态学》,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
考试科目代码:【340】 考试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二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部分
一、考查目标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以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品种的营养需要、饲料配制和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概念和发展史、熟练掌握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主要养殖品种的营养物质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鱼虾的摄食和投喂技术以及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深入了解饲料的原料特性和配方设计要素。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单选,每题2分);填空题10分(每空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判断题10分(每题2分);简答题15分(每题5分);论述题15分(每题15分)。
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
水产动物营养学(50%)、鱼虾的摄食和投喂技术(5%)、饲料原料及配方设计(35%)、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营养和养分的概念、水产动物营养学的定义。
2、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与氮平衡;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平衡、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必需氨基酸的确定方法。
3、脂肪营养
脂肪生理功能;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与生物学功能;脂肪的氧化及其危害。
4、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鱼虾对糖类的吸收、代谢及利用特点。
5、能量营养
能量评定体系;能量代谢与测定。
6、维生素
维生素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
7、矿物质
矿物质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影响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
8、常见营养物质间的互作效应和拮抗作用
9、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鱼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与机制;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10、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的分类;主要植物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抗营养因子;鱼粉的加工与营养特点;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的比较;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11、添加剂
添加剂、载体、稀释剂的概念;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及作用;加工使用维生素添加剂的注意事项;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的设计。
12、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
配合饲料的定义与种类;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饲料加工的工艺流程与主要工序。
13、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饲料质量包含的内容;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化学分析评定法的主要内容;渔用饲料的特点。
14、投饲技术
影响投饲率的因素;投饲方法;“四定”;“三看”。
15、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
参考书目: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2版),麦康森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水产动物育种学部分:
一、考查目标
水产动物育种学涵盖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动物育种的各种方法、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等。要求考生:
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课程涵盖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有关范畴、方法和原理。
2、熟悉有关育种方法步骤,掌握常见水产新品种培育运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3、运用遗传育种原理和方法,结合育种实例,设计新的育种技术路线,解决水产动物种质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单选,每题2分);填空题10分(每空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判断题10分(每题2分);简答题15分(每题5分);论述题15分(每题15分)。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
引种与驯化(5%)、选择育种(15%)、杂交育种(15%)、多倍体育种(20%)、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20%)、性别控制技术(2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育种学及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育种学的相关概念及品种的分类,育种目标和方法,我国鱼类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二)引种与驯化
基本概念;水产动物引种与驯化现状;引种与驯化方法;生物入侵。
(三)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遗传交配设计;品质选配;亲缘选配;选择的方法;育种性状的选择与评价;选择育种的实例。
(四)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概念与分类;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育成杂交;杂种优势利用;水产动物远缘杂交。
(五)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
雌核发育的基本概念;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后代的鉴定;雌核发育后代的性别;雌核发育后代的生长和发育;雌核发育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雄核发育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六)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的种类;多倍体产生的机制;诱导多倍体水产动物的方法;鉴定多倍体水产动物的方法;多倍体水产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多倍体水产动物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七)性别控制
水产动物的性别;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水产动物性别类型;水产动物性别控制意义;水产动物性别控制技术。
(八)转基因技术
基因转移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转基因鱼的构建 ;外源基因导入鱼卵的方法;外源基因在受体中的检测方法;转基因鱼的安全性。
(九)育种实践中的标记技术
标记的类型与特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的应用。
考试科目代码:【891】 考试科目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一、考查目标
《鱼类增养殖学》主要内容包括鱼类养殖生产相关的养殖水体调控、鱼类繁殖生理学基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食用鱼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以及鱼类运输、越冬等知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鱼类养殖生产的各项技术,并能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和养殖水体条件,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2分);填空题20分(每空1分);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简答题30分(每题5分);判断题20分,(每题2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特性(5%)、人工繁殖原理及技术(30%)、苗种培养(30%)、成鱼养殖与活鱼运输(30%),鱼类资源增殖与保护(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主要养殖鱼类如“四大家鱼”、鲤、鲫、团头鲂、鳜、黄颡鱼等的生物学特征、食性、生长特点和繁殖习性等。
2、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原理及技术
2.1 鱼类的繁殖生物学
鱼类性腺发育特点,鱼类生殖原理。
2.2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催产原理;亲鱼培育、性别及成熟鉴定;鱼类人工催产技术,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人工催产方法,效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人工孵化及其影响因素;亲鱼种质退化的原因及对策。
3、养殖鱼类的苗种培育
3.1 主要养殖鱼类苗种的生物学
食性特点、生长特性、栖息习性。
3.2 鱼苗种的培育方法
清塘消毒方法,各类清塘药物的特点;鱼类苗种主要培育技术。
4、成鱼养殖技术
4.1 池塘养殖
什么是“八字精养法”,池塘建造的条件和要求,鱼类混养、合理密养、轮捕轮放的概念及作用,投饵与施肥,鱼类浮头原因及预测、防止和解救措施,增氧机作用原理及合理使用,饲养管理。
4.2 工厂化养鱼
工厂化养鱼的原理和特点,工厂化养鱼对设施的基本要求,工厂化养鱼的日常管理。
4.3 活鱼运输
影响运输鱼类成活率的因素,活鱼运输常见工具和方法。
5、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
5.1 种群
鱼类种群与群体的基础概念:鱼类种群的研究意义;鱼类种群主要识别方法。
5.2 鱼类洄游与分布
洄游的基本概念;鱼类洄游的基本特征;标志放流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5.3 鱼类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域污染的影响;过度捕捞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
5.4 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措施、人工放流。
参考书目:
《鱼类增养殖学》,申玉春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复试科目名称: 养殖水域生态学
一、考查目标
《养殖水域生态学》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以水生生物为主体的个体、群体、种群生态学,以及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保护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养殖水域中水生生物与水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养殖水域如何保护与利用。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题20分(每空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简答题30分(每题5分);判断题10分,(每题1分);论述题15分(每题15分)。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主要包括个体生态学(30%)、水生生物种群生态学(10%)、水生生物群落生态学(30%)、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5%)、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5%),水域污染生态学(10%)、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个体生态学
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关系的常见规律;光、温度对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溶解盐、溶解气体和其他非生物因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其适应能力等。
2、水生生物种群生态学
水生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种群遗传学中基因部分的相关知识、水生生物种群内的关系特征等。
3、水生生物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浮游生物群落对水环境的浮游适应等。
4、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养殖水体溶解氧变化的常见规律、常见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平衡等。
5、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
水体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等概念,渔场生产力的估算等。
6、水域污染生态学
水体富营养化中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水华,赤潮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以及其对养殖生产的影响;水体污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及修复方法。
7、水生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的内容;生物入侵的概念、危害和预防方法;水生生物引种的概念、潜在的生态危险及评估等。
参考书目:
《养殖水域生态学》,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