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内容
1. 加强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以培育项目的研究目标为导向,凝练科学问题、集中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打造特色鲜明的“川西珍稀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创新”
等研究团队。
2. 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方向。结合“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究方向的发展态势和学校转型发展需要、整合人员力量,以获资助项目为依托,重点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域研究工作;强化食用菌开发利用研究及成果转化。
3. 项目、经费创新高。以培育项目和团队建设为依托,经过2年的建设,为申报科技厅“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及省部级项目奠定基础;实现企业合作研究新突破,企业横向合作研究1-3项。
4.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合计15次,学术会议报告1-3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学术讲座3-5次。
建设目标:
1. 2-3篇SCI收录论文,B类或以上高水平科研论文4-6篇。
2. 发明专利授权2-3项。
3. 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
4. 依托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形成2-3个科学研究团队。
5. 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合计15次,学术会议报告1-3次。
6. 企业横向合作研究1-3项。
7. 力争实现1项成果转化。
子项目负责人(签字):
生命科学学院(盖章)
学科建设特色培育项目-学科团队类
建设内容:
1、学科梯队建设。通过项目聘用、兼职聘用等方式柔性引进农艺或植物学领域知名专家,指导团队科研规划、项目论证和人才培养,按需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加强校校(院)、校企、校地合作,通过项目合作、行业锻炼培养“双师双能”型人才,聘请农艺相关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多措并举,构建一支年龄梯度、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
2、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方面通过柔性引进国内外具有较高声望和名气的专家,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拔和培养领导型学者,产生省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自主培养,加强对学科队伍现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扶持主持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学术造诣较高、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善于培养青年人才并注重学术梯队建设的学科带头人1-2名,汇聚一支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队伍。
3、学科团队建设与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在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投入,不断凝练研究方向,以科研促团队建设,汇聚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队伍。加强交流、倡导分享、完善机制,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4、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积极打造一支农艺领域“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建设目标:
1、力争柔性引进1名农艺领域知名专家;聘请3-5名农艺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引进学科发展急需的优秀青年高层次人才4-6名;团队成员中“双师型”人才比例达到30%;初步建成一支人员规模为15-20人,年龄梯度、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水产学科团队。依托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形成2-3个科学研究团队。
2、与学科领域内3-5家科研院所或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建设期内合作研究经费达8-20万元。
3、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
4、发表B类以上高水平科研论文8-12篇。
5、授权专利4-6项。
6、出版教材或专著2-4部。
7、力争产生1-2名省内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8、力争鉴定成果1-2项,并实现1项成果转化。
子项目负责人(签字):
生命科学学院(盖章)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