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专业建设 >> 正文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杨晓丽   查看: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校内平台及实验室“产、学、研”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平台,结合水产养殖生产实际情况,对水产养殖专业进行了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主干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实习、专业实训、全过程养殖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等环节的教学,利用课堂组织实验教学、课堂实践和教学实习,在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实训和水产养殖全过程实训,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综合实习、顶岗实训等教学实训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学中教,边学边做,做前学,学后做”,构建了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培养、师生良性互动式发展的生态教学培养模式。

“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由主干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堂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基地各项专业实训、养殖全过程实训、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组成的完整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1)。将基本技能培养分割到实验教学、课程实践、专业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等各阶段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课程实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课程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性理解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生产实践应用能力,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不同的养殖模式,不同时期的养殖过程进行实训,使专业知识同实际生产过程有机结合。通过实训把生物、化学、生理生化、饲料营养、遗传育种、胚胎发育、催产繁殖、苗种培育、鱼种放养、成鱼养殖、病害防治、网具制作修补、捕捞技术等理论知识理解和专业技能培养训练结合在一起,避免了课程知识内容的分隔和重复,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达到有机的整合和综合运用,有利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是教学实训平台,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实习、专业实训、全过程养殖实训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重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综合实训,缩短学生社会工作的适应期,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1 “课堂-基地-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校内实验室(场)的管理和使用水平,建立了“长江上游鱼类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水产学开放性实践教学中心;新建了水产养殖学综合实验室;新增了四川宝腾生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岳县文化镇)、隆昌田园水产养殖公司、内江市乡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7个校外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建设推动水产养殖专业与水产行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经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培养技能型水产养殖人才。同时,项目组与内江市水产渔政局签订了“关于联合培养农业推广(渔业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议,为今后农业推广(渔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由谢碧文教授带领申报的水产养殖教学团队,邹远超博士带领申报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鱼类遗传与育种学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和省级鱼类遗传与育种学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均已立项。鱼类遗传与育种学“课程+基地+企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分别获校级一等奖和省级三等奖。

2构建了水产养殖专业校企协培”、“创业创新”等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水产养殖专业依托“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重点实验室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以专业与行业对接、课堂与生产对接、教师与技师对接、实训与企业对接为要求,与广州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内江市江龙水产养殖公司、重庆益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阳春天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江正大有限公司、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等水产养殖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成30个(家)企业实践核心教学平台,正在构建校企联合的“产学研”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涵盖水产养殖行业链条上的生产和管理环节;构建一支由5-10名水产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建设顾问团、约10名“双师双能型”校内教学团队和约50名的“专业技术型”企业兼职教学队伍;形成“校内教学课堂”+“校企融合课堂”+“企业课堂”(企业综合实训、企业讲坛、企业技术课堂)多层次教学课堂;保证了水产养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以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思想为依托,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构建了“双创”教育的指导和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方法,不断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了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图2)。同时,着重完善“双创”教育体系建设,首先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运行管理机制,确立制度保障;其次,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为课程研究、教师培训和激励学生开展“双创”活动提供必要经费保障;最后,整合校企资源,多形式、多渠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包括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就业单位为载体,为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优质平台。

 

 

 

 

 

 

 

 

 

 

 

 

 

 

 

 

 

 


 

 

 

 

 

 

2 以“产、学、研”为核心的科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