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生命科学学院与涪陵区水产渔政等单位、企业在重庆市涪陵区乌江江段联合开展花斑副沙鳅增殖放流。本次活动共计放流花斑副沙鳅约一万尾,补充了乌江及长江花斑副沙鳅种质资源。放流鱼苗全部来自于校企共建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科技小院”,先后共有50余名本科生进入小院,参与花斑副沙鳅增养殖和放流全过程。通过亲本培育、人工繁殖、鱼苗培育、放流水域选择与放流实施等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充分训练了学生相关专业技能,有效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科生参与“科技小院”教学实践
增养殖放流现场
“科技小院”是生命科学学院根据农业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在省级教学成果—“课堂-企业-基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研究生培养科技小院模式开展的校企协同育人新实践。师生进入“小院”中学习、实践,收集生产问题,指导课程建设与科学研究,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在《鱼类遗传与育种学》校企联合教学中,以内江市地标性鱼类白乌鳢(俗称白乌鱼)为实验对象,与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白乌鱼“科技小院”,以企业繁育基地作为实验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了白乌鳢三倍体、四倍体及全雄化育种创新创业实践。通过鱼类育种学的相关技术对白乌鳢进行了品种改良,培育出大批量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三倍体不育白乌鳢,在内江及周边市县进行推广养殖,同时指导水产专业毕业生以养殖三倍体白乌鳢等开展个体创业工作。
给白乌鱼注射催产剂
解剖观察
“科技小院”的运行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有助于“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几年,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了一批以徐桂林、王丁广为代表的优秀学子,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返乡创业或直接参与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